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武术比赛:力量与礼仪的完美碰撞
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武术比赛在国际安全防卫学院朝阳基地火热开赛,小记者们深入赛场,记录下力量与礼仪的完美碰撞,感受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。

擂台上的“超能英雄”
走进赛场,自由搏击擂台上的身影立刻吸引了小记者们的目光。小记者刘婉茹、蒋青璇立即抢占“黄金机位”,不顾一切地抢拍精彩镜头。只见头戴红蓝头盔的双方运动员时而如猎豹般迅猛出击,时而如青松般稳守阵地。
"那个穿蓝衣服的小哥哥明明被击中,却马上调整姿势继续比赛。我也要和他们一样,遇到挫折要迎难而上,绝不能轻易倒下。"小记者刘婉茹、蒋青璇一边拍摄一边交流。
比赛休息期间,小记者刘婉茹采访了裁判员叔叔,了解到这些选手最小的只有9岁,他们为了比赛每天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,"把汗水变成铠甲"是他们共同的信念。
镜头外的温暖发现
在拍摄比赛时,小记者们捕捉到许多动人细节:穿红色运动服的小选手赛后主动帮对手整理护具;教练员始终单膝跪地在擂台边指导,确保与孩子们平视交流;就连激烈对抗中的选手,也会在每回合结束时互相碰拳致意。
"原来搏击不是打架,是戴着拳套的礼仪课。"小记者刘婉茹在采访裁判员后恍然大悟,体育精神比输赢更重要。
采访中的成长一课
"请问您比赛时害怕吗?"面对小记者们稚嫩的提问,刚刚赢下一局的小姐姐腼腆回答:"刚打比赛时还是有点害怕的,但是一想到平时付出的汗水,付出的伤痛,台上这短短的两分钟没啥可怕的"。
看到和小记者们的同龄人在擂台上跌倒又爬起,咬牙坚持,神情专注,小记者刘婉茹感叹道:"我们写作文遇到困难就放弃,解答数学题一没思路就自暴自弃,看来我以后在学习中还得多想想这些鲜活的搏击精神!"
赛事组委会的用心良苦
赛事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,特意邀请小记者们参加观摩,是希望孩子们看到"力量与智慧并重"的体育文化,体育不是简单的身体运动,更需要讲战术,讲技巧,讲道德,讲礼仪。中华武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离场时,小记者们也在后台训练场地小试身手。这场特别的采访实践,不仅让小记者们见识了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"勇敢而不鲁莽,强大更要谦和"的种子。正如小记者团带队杜海义老师所说:"今天孩子们记录的不仅是比赛,更是中国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"